English

跟踪经济走向 经济运行与改革规律的思考

1999-06-18 来源:光明日报 阳国亮 我有话说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最近几年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改革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和微观改革的途径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见解集中在他最近出版的《中国经济走向——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以下简称《走向》)一书中,尽管该书是以论文选辑的形式出现,但却具有联系紧密,逻辑连贯的特点,是一部较完整的经济学专著,很值得认真研读。

中国经济存在着快速与稳定增长并存的内在机制,是《走向》跟踪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我国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显示了中国经济走向的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稳定快速增长的根本要求。中国经济快速与稳定增长的一致性是由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中国经济阶段性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市场化的改革使“供给导向型”经济向“需求导向型”经济的转轨成为可能。需求与需求结构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动力。产业结构变化本身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伴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再度提高,从而实现了一种良性增长的循环。作者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向和新的特点出发,描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为探索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基本构架理清了思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走向》一书论述得较多较充分的问题之一。作者在书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展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中肯的剖析,对转换经济增长的紧迫性进行了客观阐述,对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措施提出了许多切实的建议。例如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的推进,新项目建设与现有企业更新改造的关系的处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等措施,都是极有见地的。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要把经济体制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内涵集约型的发展与外延粗放型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这两项措施是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切实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途径。

跟踪宏观经济形势,探索经济周期发展内在关系的规律,《走向》一书有独到见解。作者结合我国的实践研究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提出了经济增长波动所形成的扩张和回落理论,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有创见的理论。作者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情况,并对建国以来9次波动周期的峰谷落差进行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1991年至1996年经济波动的峰谷落差是建国以来最小的一次。与此同时,作者又对1990年至1996年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波动曲线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成功的“软着陆”的结论。从这次“软着陆”的成功中得到了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必须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的基本方针等宝贵的启示,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把握经济增长波动的状况及其规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此外,《走向》一书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对微观经济改革又作出了新的探索。作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类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产权改革。作者提出,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实行投资主体、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以保障企业法人财产,促进政企分开;对于转制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企业债务过重及相应拖欠银行的不良债务问题,有必要在国有经济范围内进行财政——银行——企业之间的债务重组,以便建立起一种良性的银企关系。作者还认为,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同样要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是中国中小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对于股份合作制在组建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者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作者预测,中国中小企业将呈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中西部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与大中型企业专业化协作日益加强,新兴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等趋势。这些趋势的预测实际上是预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发展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走向》一书围绕中国经济走向的话题在宏观和微观改革两个方面都阐述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从书中所阐述的真知灼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经济学功底、理论分析和概括的高超水平,更能感受到其直面现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